English

书市旺季并未来临

1999-09-01 来源:中华读书报 韦英平 我有话说

本报讯 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的数据表明,7月份全国图书市场迅速攀升,跳出了连续3个月平稳下陷的低谷,比6月份高出26.39%,亦比去年同期增长23.45%,市场指数(不含教辅)以及综合指数(含教辅)均为1998年7月以来最高点,各分类指数全面回升,其中教辅图书飙升164.49%。这是进入暑期后的季节性反弹呢,还是预示好兆头的整体性复苏?分析表明,市场的未来走势仍不容乐观。

综合记者所得到的信息,促成市场涨势的因素,首先是“学生救市”。今年上半年“学习的革命”日渐深入人心,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;学生乘着改革之风,趁着暑期之闲,从教科书中解放出来,扩展知识面。其次是出书速度加快,社会事件扯动市场。北约轰炸我国驻南使馆、批判“法轮功”、股市震荡、微软公司“维纳斯计划”风波等,都使一些图书热销。再次是7月份出版社、新华书店比较集中地搞促销活动,包括“送书下乡”,搞各类联合展销。此外,今年的暑期培训规模和范围都大于往年,使计算机、外语、财经、经管类图书火起来。

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是:7月图书市场的升温有长远意义,抑或是一个季节性反弹?记者采访的多数业内人士都不表示乐观,认为这只是昙花一现。理由是,第一,今年好书较少,缺乏畅销书,尤其缺乏像去年那样能引起思想激荡的畅销书,而一个社会的读书风气是由这样的图书营造的。第二,民营书店经营状况低迷。民营书店以其市场意识强、机制灵活、主要经营标志着国民读书状况的一般图书,而被视为中国图书市场真正的 晴雨表 。第三,有的人还对7月份市场是否真的好转表示怀疑。因为凭感觉,周围的书店都活得很艰难,好像市场越来越淡,走势越来越不明朗。

这实际上也是对文首所提到监测结果的疑问。经济学家茅于轼认为,社会总投资下降会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,从而减少消费。1998年的社会投资,上半年增长12%,下半年增至24%,今年7月又降至12%,下降的趋势还会继续。社会需求减少时,需求弹性较大的图书市场容易受到冲击,根据这种分析,今年下半年的图书市场不容乐观。

对监测结果有疑问,监测方式就需要审视。具体从事监测工作的是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,因为条件所限,他们考察的主要是新华书店,而且是数字化水平比较高的新华书店。目前监测图书市场的主要障碍是缺乏数据平台,包括国家管理部门的和书店的。国家和行业缺乏对出版业进行经济监控的机构,因此有人称出版“无业”;大多数书店没有能力引进商业中通行的零售管理系统,没有建立数据库。这种基础的缺失使出版社、书店的情况难以把握,市场走向不可预测,容易导致决策的盲目性和社会资源的浪费。

值得注意的是,1999年年初至今的中国图书市场,淡季来得早,往年都是从4月份开始,今年3月份就到了,清淡之势一直延续到6月份。旺季也提前来临,一般8月份才出现,今年7月份就有了好势头。淡季来得早,可能与近两年图书市场的异常震荡有关。旺季提前,可能是因为文教图书以前由学校统一订货,现在学生可以提前零买;还有一些特殊情况,如中南图书集散地武汉市7月份天气比较凉爽,人员流动较多。

图书市场的商业周期也值得关注。从1978年起,中国图书市场就大致以高涨(1978年)——低落(1985年)——高涨(1990年)——低落(1997年)的轨迹向前演进,至今已经循环了两个轮回,周期大约为5至7年。图书与新闻媒介一样,是社会需求、社会趣味的副本,是社会资源流动、经济社会事件的影子,所以图书市场极易为宏观经济周期、社会运动所左右。今年初在北京京城大厦召开的’99书业高级研讨会上,1999年被看成出版业令人失望、充满陷阱的一年,这个结论依然值得警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